2月20日 新華日報
守護藍天白云 堅持“點綠成金” 賡續紅色基因
綠色賦能,繪制中國式現代化鹽城圖景
萬物競發始于春。黃海濕地上,候鳥翩躚、麋鹿奔跑,蔚藍天空下涌動著生命的活力;沿海灘涂上,風車林立、葉片旋轉,綠色電能持續輸出,點亮萬家燈火;鹽阜大地上,革命故事口口相傳,紅色文化引領新時代鄉村振興,賦能全域更好發展。
俯瞰春日的這片沃土,蔚藍海洋、金色灘涂、綠色產業、火紅生活交相輝映,一幅更有形態、更有溫度、更富質感的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圖景,正徐徐延展。
守護藍天白云,
爭創“兩山”理論實踐新示范
今年1月,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管理方監測到121只東方白鸛,創歷史新高。
582公里海岸線、76.97萬公頃濕地,鹽城兼具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系統,孕育著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海岸型濕地,是全球候鳥遷飛的重要樞紐。
2019年7月5日,位于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二塊濱海潮間帶濕地世界遺產;2021年10月,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鹽城“恢復鳥類棲息地為目標的自然解決方案”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并在生態文明論壇上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去年11月5日,鹽城榮評“國際濕地城市”?!皥詻Q扛起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責任,扎實開展生態修復,最大力度保護好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鹽城用實際行動履行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
近年來,鹽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持把綠色低碳作為發展導向、實踐路徑,爭創“兩山”理論實踐新示范,為全球生態治理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鹽城經驗。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基礎上,鹽城更加注重沿海生態風貌保護,整體謀劃布局全市域生態空間,依托東部黃海濕地、西部湖蕩濕地、淮河入海水道地理形態,著力構建“H”型的市域綠色生態布局。鹽堿荒灘變成林海綠洲,造林總量全省第一;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三個全省最優”……好風景帶來好“錢景”,世界遺產地旅游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以長三角康養基地為龍頭,加快培育生態康養產業,“全景世遺”逐步顯現。
堅持“點綠成金”,
競逐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
綠色是鹽城最厚重的底色。鹽城充分發揮在濕地碳匯、世遺生態、新能源產業等方面的多重優勢,錨定“雙碳”目標競逐綠色低碳新賽道,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全省做出示范、在長三角塑造特色、在全國提升影響,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省委省政府出臺專門意見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鹽城旨在展現“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生態魅力、發展活力,著力建設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宜居之城。
筑牢制造業基礎,鍛造綠色制造核心優勢——鹽城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積極推動汽車、鋼鐵、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等特色優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著力打造綠色產業地標。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開展低碳園區試點建設,著力打造“低(零)碳”園區試點示范,加速形成以綠色制造為鮮明標識的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
拓展新能源優勢,高水平建設綠色能源之城——鹽城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省的42.1%,綠色能源使用比例近七成。鹽城將圍繞國家能源戰略和省沿海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積極探索“風光火氣氫”一體化開發,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大基地、區域綠色光伏發電基地、煤電轉型江蘇標桿、國家級大型LNG儲備基地,為長三角能源供應保障和能源結構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打造標桿示范,為綠色低碳發展探路——鹽城謀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在發展路徑上,圍繞固碳、低碳、降碳做好綠色生態、綠色能源、綠色轉型文章,充分彰顯鹽城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歷史人文之美,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綠色能源供應保障體系,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原創性、領先性、標志性成果,以過硬的改革發展成果為綠色低碳發展探路。
賡續紅色基因,
賦能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
深厚文化底蘊、光榮革命傳統,讓紅色成為鹽城最為鮮明的底色。鹽城現有革命遺址248處,以烈士命名的鎮(村)128個,9個縣(市、區)全部列入國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資源總量、重要資源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長期以來,鹽城充分發掘、保護、用好紅色資源,講好黨的故事、新四軍的故事,著力打造“鐵軍魂 鹽城紅”紅色文化品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更深入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艱、擔當之要,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賡續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篇章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當下,鹽城全市上下正大力弘揚“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四敢”精神,讓黨員干部的擔當作為,地方基層的創新探索,市場主體的積極進取,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成為推動鹽城發展的活力之源。
鹽城還將紅色文化與自然生態深度融合,著力打造集革命瞻仰紀念、黨性教育、實景體驗、鄉村休閑、現代農業、綠色休閑為一體的現代綠色轉型生態道路,讓紅色文化傳承有了更加扎實的民意基礎;實施紅色文化發掘提升工程、紅色文化內涵闡釋工程、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工程等“八大工程”,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創新綠色發展,持續開辟群眾綠色增收渠道,賦能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
2月20日 新華日報
“小田變大田”解決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
我省這項改革被中央1號文件吸收
2月13日,2023年中央1號文件發布,文件提出,總結地方“小田變大田”等經驗,探索在農民自愿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鹽城市亭湖區農村改革創新實踐“小田變大田”經驗做法被納入其中。
2019年9月以來,鹽城市亭湖區以入選第三輪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針對農村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實現土地“集碎為整、一戶一田”。首批試點的便倉鎮、黃尖鎮的5個村民小組根據土地確權信息、土地種植現狀和農戶種植意愿形成實施方案,參加試點的431戶農戶共2790畝承包地、1123塊,改革后變成147塊,其中101戶選擇自種、330戶的土地流轉給8個家庭農場經營,多余的田埂和廢舊溝塘得到復墾,種植面積溢出6.3%。王遠友家庭農場主要從事稻麥規模種植,農場主王遠友原先承包了李灶社區729.92畝耕地,年租金每畝1050元。去年實施“小田變大田”改革后,農場周邊142.83畝細碎田塊經過整合平整建成高標準農田,農場以每畝950元的價格取得該塊地經營權,經營總面積達到872.75畝,去年糧食銷售產值201萬元。
去年年初,亭湖區“小田變大田”改革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主要做法包括:人性化調田。盤活土地經營權,調整田塊空間布局,讓愿意繼續種田的農戶優先在靠家、靠路、靠河位置選擇一整塊田種植,相對集中形成“自種區”;不愿繼續種田的農戶將土地委托村集體統一發包形成“流轉區”,由家庭農場從事糧食規模種植。條塊化整田。復墾田埂、溝塘,將小塊田整理成大條田,實現田塊與路、橋相連,提高路、橋、閘站的覆蓋面和利用率,讓農機進得去、糧食運得出?,F代化種田。建設家庭農場集聚區,稻麥耕種防收統一實行社會化服務,并實現全程機械化。
目前,亭湖全區66196戶農戶的36.22萬畝承包地由原先19.75萬塊合并成4.08萬塊,新增高產田4.2萬畝以上,承包土地流轉率由60%提高到78%,新增家庭農場204個,土地利用效率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明顯提升。亭湖區“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驗做法得到省領導肯定,農業農村部兩次派人到現場調研并予以充分肯定。
2月21日 人民網
經濟增速全省第一,鹽城動能何來?
從“仙鶴之鄉、神鹿故里”,到“國際濕地、沿海綠城”,堅持走生態路線的鹽城,經濟發展也有驚艷表現。超過7000億元的經濟總量、去年全省第一的經濟增速,讓這座蘇北城市在強市如林的江蘇冒了個尖。
“新春第一會”聚焦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入列省重大項目高度契合綠色發展理念,出臺56條措施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兔年伊始,鹽城動能澎湃,拼勁十足。2月16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鹽城調研時強調,要用好戰略機遇,高質量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帶領老區人民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
透過綠色,我們看見的是鹽城的生態魅力和發展活力,鹽城的發展成績亦可謂“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
增速全省第一
江蘇的腰部城市,去年經濟總量均登上了5000億元臺階。江蘇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該省GDP在5000億到8000億元之間的城市共有4座,分別是揚州、鹽城、泰州、鎮江。
值得注意的是,這4座城市中唯一的蘇北城市鹽城,2022年GDP邁上7000億元臺階,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一,達到4.6%。
拉長時間觀察,鹽城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3097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7080億元,十年跨越4個千億級臺階,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了一份提氣的成績單。
在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看來,鹽城7000億+的經濟總量、全省第一的經濟增速并非偶然,既是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重戰略在鹽城疊加效應的初步顯現,也是鹽城選準賽道、勵精圖治、厚積薄發的結果。
十年砥礪,鹽城躋身長三角中心區、放大世遺品牌效應、全面邁入高鐵時代。張春龍認為,鹽城這些年搶抓機遇,培育了23條重點產業鏈,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在將鹽城的空間潛力、生態底色轉變成發展動力。
今年春節假期一結束,江蘇全省上下就展現出開工實干的濃烈氛圍,繼江蘇省政府出臺42條政策舉措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后,鹽城也發布了56條政策措施。鹽城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顧明東表示,鹽城“56條”結合當地實際,聚焦經濟運行中困難和問題以及薄弱環節,推動各項政策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綠色動能澎湃
擁有長三角中心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全省第一……生態被視為鹽城最寶貴的家底,也是鹽城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特色。
兔年 “新春第一會”,鹽城提出將舉全市之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鹽城市市長周斌表示,鹽城將做足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綠色生態、綠色宜居四篇文章,全方位展示鹽城綠色發展之路。
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在鹽城風頭正勁。作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鹽城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0%。2022年,鹽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其中新能源產業增長高達58.5%。新能源成為鹽城重點培育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去年開票銷售突破1300億元。
除了布局新能源,在產業升級上,鹽城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在鹽城“56條”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被放在了首要位置。新的一年,鹽城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聚焦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大健康和數字經濟、海洋經濟“5+2”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和23條重點產業鏈,推動工業經濟邁向萬億新臺階。
據了解,在江蘇省新近公布的年度重大項目清單上,鹽城共有26個項目入列,年度計劃投資409.5億元,數量和規模均創歷史新高。鹽城市發改委重大項目推進處處長崔敏介紹,這些產業項目涉及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風電裝備等領域,與當地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度契合。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全面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展現綠色發展新擔當的自覺行動,也是積極搶抓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勇當排頭兵的路徑選擇,更是發揮鹽城自身比較優勢,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的現實需要。
乘勢者行,揚勢者成。鹽城正伴隨綠色經濟“乘風而起”,在加快促進高質量發展上闖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生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新路。
2月21日 江蘇衛視
優化營商環境 全力推動工業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
2月21日晚,江蘇衛視《江蘇新時空》欄目頭條新聞《優化營商環境 全力推動工業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報道鹽城經開區堅持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發展吸引力的“一把手”工程,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高政務服務效能和水平,以更優營商環境助力重大項目建設“加速跑”。
2月26日 央視新聞客戶端
看中國式現代化圖景——清潔能源秀格局 綠色發展繪藍圖
2月26日下午,央視新聞直播特別節目探訪大豐“追風逐電”之旅。這場時長超30分鐘的直播帶領全國網友深入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探訪風力發電機內部構造、技術特點等,帶領網友沉浸式體驗和了解大豐風電產業發展情況。
2月26日 江蘇衛視
搶先機聚資源拓市場 江蘇掀起招商引資熱潮
2月24日,鹽都(蘇州)產業招商推介會成功舉辦,現場簽約18個項目。項目涉及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第三代半導體、精密結構件、高端裝備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江蘇衛視《江蘇新時空》頭條報道此事。
2月27日 人民日報
修復生態濕地、迎接春遷候鳥,江蘇鹽城東臺市——
春風撲面 萬鳥翔集
27日,《人民日報》大篇幅報道鹽城東臺條子泥景區春風撲面,萬鳥翔集的壯觀畫面,點贊鹽城修復生態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時值早春,江蘇鹽城東臺市條子泥濕地內,春遷候鳥前來報到,越冬鳥準備北飛。近年來,當地推進濕地修復,不斷提高海岸帶生態系統質量,恢復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
“這幾天東方白鸛多了起來,昨天我觀察到100只出頭,今天又增加了20只左右;卷羽鵜鶘這幾天也開始進入視野,數量還在逐漸增多,春天真的來了!”日前,江蘇鹽城東臺市條子泥濕地,攝影愛好者李東明收獲頗豐,打開相機,滿滿都是萬鳥翔集的壯美畫面。
追著春風飛,鳥兒在這里停留
此刻,數以萬計的鳥兒正在這片濕地停留。它們中有普通鸕鶿、灰鸻、蠣鷸、白鷺、蒼鷺、卷羽鵜鶘等,它們春遷途經此地短暫停留,補充能量;也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等,它們在此越冬,經過了一冬天的停留,在等待北飛的時機。等到3、4月份,還將有大批鸻鷸類鳥兒途經此地,中轉后開始漫長的遷徙旅程。
“北方的針葉林、濕地、草原,是大多數遷徙鳥兒的繁殖地。到了冬天,氣溫下降、水面冰封,它們就會飛往南方覓食。到了春季,溫度逐漸上升、光照時間也更長,這些鳥兒又飛往北方地區?!北本┝謽I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副教授賈亦飛介紹?,F在正是萬物復蘇的時節,許多在春天遷徙的鳥類停留在條子泥濕地補充食物、休養生息,準備繼續北飛。
“鳥兒是很聰明的,它們的經驗表明此刻北方還很冷,所以不急不慢,一步一步遷徙?!辟Z亦飛介紹。例如,卷羽鵜鶘的主要越冬地在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區的河口,它們的北遷有著自己的規律——追著綠,追著春風飛?!按猴L吹過,從南往北的植被有一個逐漸變綠的過程?,F在,淮河流域已經身披綠裝,卷羽鵜鶘就來了;等到3月份,華北平原綠意盎然,它們便飛往華北歇腳,等4、5月份再飛往更北方?!辟Z亦飛說。
魚蝦鮮美,植物茂盛,吸引大量候鳥
“一方面,遷徙的鳥兒過境會沿著海岸線飛,這是它們辨識位置的主要地標,東臺沿海正好在主要遷徙線路上;另一方面,這里的食物比較豐富,濕地環境保護得好,才有鮮美的魚蝦和茂盛的植物?!辟Z亦飛介紹,東臺地處黃海之濱,擁有近85公里長的海岸線、210萬畝灘涂濕地和6.8萬畝的黃海國家森林公園,茫茫大海、灘涂濕地、平原森林共同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生態空間,每年吸引超過5000萬只南來北往的水鳥,是勺嘴鷸、卷羽鵜鶘、黑嘴鷗、黑臉琵鷺、東方白鸛等百余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家園。
“這個時候卷羽鵜鶘剛到,一般最多的時候有70只,整個東亞地區也只有150只左右。更多的卷羽鵜鶘3月份到東臺,然后再往北飛。東方白鸛的主要越冬地除了東臺,還有鄱陽湖、洞庭湖、崇明島等長江流域的河湖口。2月中旬,在條子泥濕地越冬的東方白鸛正準備北遷,南方的小伙伴已陸陸續續趕來會合,數量正好達到了峰值?!庇卸嗄暧^鳥經驗的李東明,對鳥類遷徙的規律如數家珍,在很多當地攝影愛好者心目中已成為半個“識鳥專家”。
“我最喜歡拍東方白鸛,它們在成群的鳥類中一眼看過去就很有辨識度?!睋顤|明觀察,成年的東方白鸛體高約有1.1米,展翅寬度超3米,通體純白,眼周和喉部皮膚是朱紅色,翅膀較寬、腿長喙尖,體態非常優美。它們一般喜歡群居,漫步水邊或駐足草地淺灘,常常邊走邊啄食?!皢瓮日玖?、頸部縮成S形,十分可愛?!崩顤|明說。
李東明記得,去年6月,東臺第一次記錄到一對東方白鸛在沿海的電線桿上筑巢,并成功育雛3只。此后,東方白鸛的優雅身影經常被攝影師及科研團隊捕捉到。
退漁還濕,提高海岸帶生態系統質量
“東方白鸛是大型涉禽,根據這幾年的同步調查,種群從3000多只發展到1萬多只,在條子泥濕地棲息的數量約占種群的1%?!痹诶顤|明看來,這說明條子泥濕地的生態環境適合大型涉禽覓食棲息。
怎樣營造適合候鳥棲息的生態空間?
東臺沿海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呂洪濤說:“這幾年,我們在打造國內首個遷徙水鳥固定高潮位棲息地——條子泥‘720高地’的同時,大面積修復退化、旱化的海岸濕地,實施川水灣2萬畝生態濕地修復等保護項目,進行清退整改,實現永久性退漁還濕?!?/p>
呂洪濤介紹,最終目標是不斷提高海岸帶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恢復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使生物多樣性顯著豐富。
2月28日 中國新聞網
江蘇鹽城:“法”護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
深化黃(渤)海濕地公益保護檢察聯盟建設,加大對黃海濕地、湖蕩濕地、黃河故道等自然生態的司法保護力度……28日,江蘇鹽城政法部門向媒體介紹了順應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服務建設四個“綠色鹽城”的政法新實踐。
從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到“世界濕地之都,仙鶴神鹿故里”,再到“國際濕地、沿海綠城”,鹽城明確了綠色低碳發展“線路圖”:力爭到2025年,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初步展現現實模樣,到2030年成為推動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示范城市。
“‘綠色低碳’厚實全市政法護航新底色?!丙}城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戴紅春說,2022年鹽城政法系統頂層設計出臺了六項措施,公檢法司四部門配套公開承諾23項事項,構建了全市政法系統“1+4”政法護航體系。今年,鹽城政法系統加大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的護航力度,精準對接營商所需,再次出臺20條硬核措施,全面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針對鋼鐵、化工、建材等“兩高”行業以及破壞生態環境類案件,鹽城政法部門將加強企業環境合規審查,將能否落實“兩碳”目標、是否履行生態恢復責任,作為合規計劃有效性評估的重要內容,推動企業合規整改。
鹽城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吳海龍介紹,將深化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將環境保護專家納入第三方名錄庫,參與涉嫌環境犯罪企業的合規整改,落實風險評估與風險預防措施,避免紙面合規、形式合規。同時,深入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對全市檢察濕地生態修復基地群提檔升級,規范生態環境損害公益訴訟賠償金使用管理機制,加強生態修復效果的監督和評估,確保生態環境修復取得實效。
在公益訴訟檢察方面,鹽城將深化黃(渤)海濕地公益保護檢察聯盟建設,擴大濕地保護“朋友圈”,推動濕地保護區域協作走深走實。以全球濱海論壇在鹽城舉辦為契機,積極籌辦檢察分論壇,擦亮綠色生態“金招牌”,助力鹽城打造世界知名生態會客廳。此外,綜合運用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手段,助推社會治理,強化生態保護,加大對黃海濕地、湖蕩濕地、黃河故道等自然生態的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執法司法協作,通過開展聯合巡查執法活動等,助力打造優美生態空間。
此前,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為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在聚焦綠色能源之城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司法在能源利用、能源轉型、能源保障方面的指引功能,依法審理、正確裁判相關糾紛,積極探索構建風險防范機制;在聚焦綠色生態之城建設方面,嚴懲破壞生態、環境污染犯罪,深化環資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環境執法司法聯動機制等舉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