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在“林”上精準發力,在“長”上壓實責任,在“制”上探索創新,不斷推深做實林長制,創成國際濕地城市,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生態底色持續擦亮。
綠化總量,穩步提升。各地依法用地造林的意識明顯提升,充分挖掘鹽堿地、廢棄地、海堤沿岸、河道路網等未利用區域造林復綠,2022年全市新增造林1.3萬畝,新建和更新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9.3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5.17%。今年以來,全市新增造林1.8萬畝,森林撫育面積6.9萬畝,鹽堿地造林0.4萬畝,啟動新建綠美村莊53個,改造提升16個。
綠美并舉,提升顏值。各地堅持“展示個性亮點、體現區域特色”的原則,把農村綠化與農民住房條件改善、沿海特色風貌塑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推進“綠美村莊”建設。2022年,我市共建成75個綠美村莊,其中省級認定56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建和更新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9.3萬畝、占年度目標任務111.4%。2023年啟動新建綠美村莊47個,改造提升11個。
林業惠民,借綠成金。推動林業產業發展,發展以林旅、林禽、林苗、林農等模式為主的林下經濟,拓展多層次的立體經營空間,全市林下經濟經營利用面積58.21萬畝,育種育苗面積16.32萬畝,2022年全市林業總產值312億元。推動林業與生態旅游、環境治理、鄉村建設有機結合,黃海森林公園、九龍口、大縱湖等特色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
機制長效,大地長綠。我市全面建立了管理職責明確、運行機制順暢的市、縣、鎮、村四級林長制體系,逐漸走出一條以“林”謀興、以“長”統林、以“制”持久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目前,全市共設立市級林長5人,縣級林長111人,鎮級林長843人,村級林長1899人,森林資源監管員368名,生態護林員501名,豎立林長制公示牌3276個。
進入“十四五”,我市的造林綠化工作從過去的“遍地開花”向沿海地區逐步轉移。沿海造林、碳匯林建設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鹽城林場列入國家森林碳匯試點林場名單,東臺推動沿海片區突破鹽堿地改良造林,射陽縣建設鹽堿地試驗區,進行樹種培育改良實驗。
向沿海拓展空間,深挖造林潛力。今年我市將重點實施鹽堿地造林試點工程,通過主動與有關科研院所、部省技術單位深化合作,組織開展鹽堿地綜合調查,摸排沿海地區鹽堿地資源分布狀況,按照“宜林則林”的原則,加快實施鹽堿地造林試點,年內新增鹽堿地造林1500畝,推動更多鹽堿荒灘成為林海綠洲,不斷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
請輸入驗證碼